我国经济形势如何?以工代赈方面有哪些新举措?“两新”政策实施进展如何?如何看待“苏超”出圈?6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超就多个经济领域热点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谈及今年经济运行情况,李超表示,当前,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有所增加稳拿证券,全球经贸稳定增长面临挑战,这些都会影响我国经济平稳运行。近期,世界银行、经合组织(OECD)分别将全球经济增长预测下调0.4个和0.2个百分点,而对中国经济增长预测维持总体稳定。德意志银行、摩根士丹利、高盛等国际投行纷纷上调我国经济预测。随着存量政策加快落地见效,新的储备政策陆续出台实施,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把外部冲击的不确定性和不利影响降到最低,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今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方面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李超介绍,设备更新方面,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力度为2000亿元,第一批约1730亿元资金已按照“地方审核、国家复核”的原则,安排到16个领域约7500个项目,第二批资金正在同步开展项目审核筛选。消费品以旧换新方面,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力度为3000亿元,前两批共1620亿元资金已按计划分别于1月份和4月份下达,同时还把地方资金使用情况作为重要因素,对去年多支出的地区进行了倾斜支持。
李超表示稳拿证券稳拿证券,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充分发挥“两新”部际联席会议机制作用,在设备更新方面,将加强设备更新项目闭环管理,加快项目建设,强化资金监管,推动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同时,将抓紧推出加力实施设备更新贷款贴息政策,进一步降低经营主体设备更新融资成本。
在消费品以旧换新方面,李超介绍,按照既定工作安排,将在7月份下达今年第三批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同时,将协调有关方面,坚持更加注重“时序性”和“均衡性”的原则,分领域制定落实到每月、每周的“国补”资金使用计划,保障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全年有序实施。此外,将及时跟踪评估各领域工作进展,不断完善实施机制,更好提升“两新”政策效能。
今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有关部门印发了《以工代赈加力扩围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增收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李超介绍称,去年11月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财政部下达2025年以工代赈中央专项投资165亿元,支持地方实施以工代赈项目3900多个,预计能够解决38万名困难群众的就业增收问题。在此基础上,《行动方案》要新增安排一批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对重点群体较为集中的地区予以支持。
《行动方案》将以工代赈劳务报酬占中央对项目投入资金的比重由30%以上提高至40%以上,尽可能增加群众务工收入。李超表示,目前,已经完成重点群体摸底、项目谋划申报等前期工作,正在抓紧组织开展项目审查,有序推进投资计划下达工作。
对于下一步的重点工作,李超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抓紧下达新增以工代赈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推动此前已下达计划的项目迅速形成实物工作量。同时,推动各地最大程度挖掘以工代赈项目用工岗位规模,最大力度吸纳当地困难群众参与建设,最大幅度提高劳务报酬占中央投资的比例,多种方式开展培训提高务工群众技能,充分发挥以工代赈中“赈”的实效。
近日,“苏超”热度攀升,成为网络热议的话题。李超认为,这一方面反映出群众对多元化和群众性体育赛事及运动健身的热情高、需求大,还展现出我国的体育赛事和文化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蕴含着巨大的潜力。
李超表示,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积极会同相关部门,在推动体育、文旅产业发展,开展群众性赛事活动方面,重点开展三方面工作。一是积极拓展全民健身空间载体。二是加快推动户外运动高质量发展。三是创新推动体育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
尚红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